美国在中东的军事投入一度让全球目光集中在那里,尤其是针对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的行动。从2025年3月开始,美国发动了一系列针对胡塞的空袭,使用大量战机和导弹,试图保护红海航道的安全。这些打击持续了几个月,却未能彻底解决问题,胡塞武装依然保持一定的活动能力。到5月,美国宣布停止对胡塞的轰炸,特朗普表示已达成协议,让胡塞停止对航运的干扰。这一转变并非因为完全胜利,而是资源分配的现实考虑。 美国军方高层认识到,同时维持中东和亚太两条战线的压力太大,于是开始将力量向太平洋地区倾斜。这种调整反映出美国全球战略的困境,一方面想保持霸权,另一方面却面临内部消耗的限制。伊朗核问题也在这个时期成为焦点,美国发出警告,但没有升级到直接军事对抗,谈判在阿曼进行,却没有立即结果。
在贸易领域,美国对中国的挤压从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就加剧。1月20日特朗普就职后,很快推动对华关税的提升,从最初的10%逐步推高,到4月达到145%,覆盖电子产品、机械和消费品等广泛领域。中国迅速回应,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升至125%,影响农产品如大豆和玉米,以及科技部件。这种针锋相对的局面持续到7月,双方在日内瓦谈判,但未能达成全面协议,仅将关税降至30%和10%。 美国企业感受到压力,许多公司转向越南或印度采购,却增加成本,导致国内物价上涨。消费者在日常购物中多掏腰包,农场主出口受阻,库存积压带来经济损失。中国则通过扩大内需和多边贸易伙伴来缓冲冲击,出口转向欧洲和非洲市场。
军事层面的转向更直接体现在太平洋地区的演习上。从年初开始,美国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联合行动,旨在强化对中国的围堵。4月,菲律宾和美国部队启动巴厘卡坦2025演习,涉及四项主要内容,包括联合后勤补给和人道主义援助,超过一万名士兵参与。2月底,CobraGold2025在泰国举行,焦点在多国合作上。 3月,自由盾2025在韩国展开,第八集团军与韩国军队协调,持续到3月21日。6月,TalismanSabre2025在澳大利亚启动,参与国达19个,部队总数超过3.5万,强调美澳联盟。7月,REFORPAC2025成为焦点,这是美国空军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平洋演习,从7月10日到8月8日,涉及超过300架飞机,从关岛和日本基地起飞,执行涌入太平洋的模拟任务。 同一时期,大型演习2025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主导,从美国本土到太平洋前沿,模拟全域作战。太平洋伙伴2025作为年度人道主义使命,也在印太地区开展。这些演习从南海到西太平洋,形成一种双侧压迫的态势,美国高层强调整合陆海空等多军种,放弃单一作战模式,转向信息化联合行动。然而,这些行动的频繁调动也暴露了后勤问题,部队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转移,导致设备磨损和补给紧张。
美国这种从伊朗和胡塞问题转向中国的手法,看似战略灵活,实则凸显其全球霸权的衰落迹象。中东行动从3月15日启动的“粗暴骑士”作战,到5月6日的停火协议,美国投入了大量资源,包括航母群和F-35中队,却只换来暂时的平静,红海航道保险费率仍高居不下。 伊朗面对核警告保持强硬姿态,美国不敢轻易开战,转而通过外交渠道施压。这种犹豫让特朗普的“压倒性力量”承诺显得空洞。转向亚太后,演习虽声势浩大,但盟友支持有限,日本和澳大利亚仅提供部分部队,东南亚国家更倾向于经济合作而非军事对抗。美国试图通过这些演习营造威慑氛围,却忽略了内部矛盾,军费虽高,但分布太散,既要应对欧洲,还要维持中东残局,导致太平洋力量难以集中。
特朗普从2月4日开始分阶段加征关税,到4月10日达峰值,中国同日反制,美国农业出口锐减,中西部农场主面临债务压力。企业游说团体在国会递交请愿,反对高关税引发的通胀,消费者抱怨生活成本上升。特朗普团队多轮加码,却未能摧毁中国供应链,中国通过“一带一路”扩展盟友网络,东南亚和非洲合作增多,美国孤立策略难奏效。 5月13日,美国降低对华低价值货物的关税,从120%降至54%,显示出让步的迹象。7月10日,特朗普宣布对铜进口50%关税,但中国已提前调整出口结构。这种来回拉锯不是大国博弈的浪漫,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痛楚,美国想“割中国一块肉”,却伤及自身肌体,暴露了其经济霸权的脆弱。 而REFORPAC2025中,美国空军执行快速涌入任务,但飞机转场需多次加油,机组更换班次增加负担。TalismanSabre2025涉及35,000人,但后勤协调问题频发,部队在多国间转移导致延误。大型演习2025模拟复杂威胁,从本土港口到前沿基地,消耗巨额预算,五角大楼在听证会上解释开支,却面临着质疑。 海军舰队在西太平洋列阵,潜艇侦察南海,但全球承诺让海军过度拉伸,舰艇维护周期缩短。陆军在澳大利亚沙漠演练机动,海军陆战队进行两栖登陆,但内部指挥链争执暴露多军种整合的难题。太空部队卫星发射延迟影响情报,海岸警卫队扩展角色却资源不足。这些问题不是抽象的战略失误,而是影响到士兵家庭的现实,长时间部署让军人远离亲人,国内反对声浪渐起。 毛主席曾说美国是纸老虎,看似强大却经不起风浪,2025年的贸易战和军事转向印证了这一点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引用此话,回应特朗普的关税威胁,强调中国不惧讹诈。贸易战中,美国高关税未能真正阻断中美往来,双边贸易额虽降,但未清零,中国内需市场庞大,产业链韧性强。军事上,美国从中东抽身到亚太的两面用兵,让五角大楼疲态尽显,中东拖累庞大军费却未斩首胡塞或威慑伊朗,亚太演习虽多,却遭遇掣肘。 全球霸权衰落严重,无法维持两个方向的足够兵力和弹药储备,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调动,突显美国帝国的内在空虚。近年来,美国高层在经贸和军事上向中国示强,但每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,经济上无法摧毁中国出口,军事上多域战场找出新战法,却难掩战略失控。 美国试图通过双面包抄中国,形成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包围,但这种战术更像心虚表演。印度洋方向的联合演习虽有北约成员参与,但规模有限,参与国仅象征性投入。 中国的应对成熟精准,以防守反制结合,不需大张旗鼓投入,而是集中优势自保,并在国际舆论上用事实驳斥威胁论。经济底气为军力提供支撑,中国经济增长与军力协调推进,形成长期稳定框架,比美国的声张威慑更有持久力。
这种战略困境加剧了美中地缘竞争,也暴露霸权逻辑的困境。全球化不支持单一霸权,美国面临多区域挑战,军事控制只能短期震慑,无法永久维系领导地位。霸权投资回报率下降,对中国围堵的管理成本过高,国内经济问题和民意分歧如崩溃前兆。如果继续依赖纸老虎逻辑,不仅对全球不良影响,其内部矛盾也会拖垮世界领导权。
在整个过程中,美国的举动影响了无数普通人。中东停火后,当地民众虽暂缓战火,但航道不稳仍影响生计。贸易战让美国农场主和消费者多出开支,中国企业转向新市场,也带来调整阵痛。太平洋演习虽是军方事宜,却牵动士兵家庭,长时间分离让人感慨人生的不易。纸老虎的本性暴露,不是嘲笑,而是警醒,世界需要更多理解和互信,而不是对抗的循环。
冠达配资-股票配资开户费用-可靠的配资平台-正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